船用柴油發電機組的現狀。由于國產發電機組在機械性能、電氣性能、操作性能、穩定性、使用壽命上都與國外先進的機組存在差距,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先后引進了康明斯、MWM、MAN等柴油機;斯坦福、西門子等的發電機組,以滿足船舶工業的需要。
目前,我國船用柴油發電機組存在的主要問題
(1) 柴油發電機組型號多而雜,標準化、系列化程度低,不同產品之間的通用性差,基礎件、零配件質量差、集成性差、安裝和維修難度大。與國外先進機組相比,柴油機的經濟性、動力性、結構緊湊性、可靠性、耐久性、振動噪聲等指標差距較大;而發電機的結構緊湊性、零部件的通用性、動態和穩態調壓性能、可靠性使用壽命和電磁兼容能力等方面差距也很明顯。
(2) 新技術、新工藝應用緩慢。新技術和新工藝最能提高柴油機的動力性、經濟性,降低振動噪聲和廢氣的含量,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壽命,如多氣門進氣系統、稀薄燃燒、電控噴射、增壓中冷技術等,不但可提高壓縮比、提高進氣質量、減小進氣阻力,使燃燒更充分,提高柴油機的輸出功率,降低燃油消耗率,而且可以改善排放,降低尾氣中的煙度等
(3) 20 世紀80 年代引進的船用發電機配套用的柴油機和發電機。雖經企業消化和吸收,并提高了國產化程度、增加了自制件的比例,但忽視了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,所以產品性能和質量多年均保持在原有水平上。但隨著國外新產品和新機型的不斷發展,原有的引進產品已失去了市場競爭力。
(4) 在船用柴油發電機組的電氣設備中,電子與電器元件是最薄弱環節之一,以至于影響了發電、配電和控制裝置的性能和可靠性。柴油機是由柴油機、發電機和自動控制裝置等三部分組成的。而其中任何一部分技術水平的發展和提高,都能推動其它方面的發展,從而提高柴油發電機組的整體性能。因此這三部分之間的技術水平是相互促進、相互提高的。